女性汇

女性时尚生活网

小儿发烧按摩手法宝宝总是发烧怎么治疗?

发热儿童按摩手法

1.中医根据小儿发热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发热、阴虚发热、吃东西吃东西发热等。

外感风寒发热,可用以下四种按摩方法治疗,以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用清肺经(无名指远端手掌的指纹推至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手掌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表面按摩,如图中所示,约200 ~ 400次。

②清肺经:直接向指根方向推,见右图,清200 ~ 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痛等。

2.青田河水(从前臂内侧中央到手腕横条纹到肘部横条纹)100次。

穴位:天河

位置:前臂内侧中央,从腕横纹到时间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中、中指指腹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

推100 ~ 500次左右。

主治:发热、烦躁、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热证。

3.打开天门(从孩子眉毛到前发际线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竹)

位置:从眉毛中间到前发际线呈一条直线。

操作:从眉心开始,用两个拇指交替直推至前发际线,约30 ~ 50次。

主治: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抽搐等。

4.推宫(从孩子的眉毛开始,沿眉毛向两边推)100次,揉太阳(按眉毛后面的太阳穴)100次。

穴位:孙

位置:在两个眉梢后面的凹陷处。有句话说太阳在左边,太阳在右边。

操作:左右太阳穴分别揉两个拇指或两个中指。

向前揉是补,耳后揉是泻。搓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些孩子按摩治疗一次后体温可以降低,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上孩子发烧外感疾病很多,所以如果孩子低烧,可以尝试以上方法,既方便又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孩子发病比较急,按摩治疗效果比较好。但是,当父母在家自我治疗效果不好时,一定要去医院正规治疗。

由于儿童体质不同,病情变化复杂,儿童按摩必须根据季节、气候和症状的差异进行区分和处理。另外,孩子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发烧。刚刚入春,天气变化大,日温差也大。家长一定要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防止感冒。注意合理喂养,不要暴饮暴食油腻食物,以免食物停滞发热。发烧时要多喝水,饮食要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热需要1-3天才能恢复,长期低热、用药效果差的患儿治疗时间更长,因为儿童长期低热的治疗一般需要从疾病的根本原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大家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火辣辣的,头晕。严重者不仅全身疼痛,甚至烧伤至神志不清、抽搐。人体正常体温约37.2℃。除非体温超过38.5℃(成人)或39℃(儿童),否则不必过于紧张。

事实上,高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身体可能有疾病。其实散热对身体有好处,体内的防御措施可以排除外来病菌。如果温度没有升得太高,让它自然散热,有助于排除毒素。

物理治疗方法:

(1)天河(要点):尺子。径向凹槽。从远端到近端用布擦拭。用温水或冷水(即手握直,掌心向上,槽从手腕到肘部中间)。

(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双手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在孩子六岁时会消失)

(3)打开天门:用大拇指将唐寅推到发际线(推到发红。不要把婴儿的皮肤挤过)。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穴位按摩治疗儿童发烧。

风寒感冒儿童穴位按摩;

感冒:症状有恶寒、轻度发热、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清涕、咳嗽、咳痰少、舌淡、苔薄白。普通操作

①再推三官穴500次。

②揉外国劳工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正中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约50 ~ 100次。

主治: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肩井点肌肉5 ~ 7次。

穴位:肩井穴

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肌肉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肩腘绳肌,称好肩,捏约5 ~ 10次。

主治:感冒、抽搐、肩背疼痛。

④用食物和中指揉两个门50次,揉的时候用一点力,速度要快。

穴位:两扇门

位置: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用两个拇指指甲分别揉5 ~ 10次和100 ~ 300次。

主治:惊厥、昏厥、体热无汗。

风热感冒儿童穴位按摩;

症状有发热重,微恶风或寒,咽痛,口干,汗出,面赤,鼻塞,鼻涕黄,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1)清肺经300次,清河水100次。

1.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手掌。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表面按摩,如图中所示,约200 ~ 400次。

②清肺经:直接向指根方向推,见右图,清200 ~ 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痛等。

2.穴位:天河

位置:前臂内侧中央,从腕横纹到时间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将中指腹部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如图。

推100 ~ 500次左右。

主治:发热、烦躁、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热证。

②按摩大椎穴1 ~ 3分钟。

3.穴位:大椎

位置:第7颈椎和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用中指按摩,或用拇指指食、中、无名。

对称,挤压脊椎。揉约100 ~ 300次,挤压10 ~ 15次。

③用手掌水平摩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肩部做好3 ~ 5次。

4.穴位:肩井穴

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肌肉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肩腱称重。

肩,捏约5 ~ 10次。

主治:感冒、抽搐、肩背疼痛。

(3)咳嗽痰多者,按天突、风龙穴各1分钟,推小横条100次,再推穴位中间100次。

5.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中心。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摩。大约15到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6.穴位:风龙

位置:外踝上方8英寸,胫骨前缘外侧1.5英寸,胫骨和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搓。大约1 ~ 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7.穴位:小横条

位置:手掌小指根下手掌尺侧。

操作: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如右图所示。揉大约100到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8.穴位:钟山

位置:两个乳头连接处的中点。

操作:分为揉和推,用中指揉约50 ~ 100次;

用双手推拇指腹部,从皮肤中点向外推,约50 ~ 100次。

主治:胸闷、咳嗽、呼吸困难、恶心、心悸等。

(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青田河水500次。

9.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养心经:在儿童中指面按摩,如图中所示,约100 ~ 200次。

②清心经:将指尖直接推至指根,见右图,清100 ~ 300次。

主治:高热、嗜睡、烦躁不安、夜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10.穴位:涌泉

位置:手掌前1/3和2/3的交界处。

操作:

把拇指的脚后跟推到脚趾,叫做推涌泉。见右图,推100 ~ 500次。

拇指按在穴位上叫揉涌泉,左图所示。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发热。

(5)食欲不振者,按板门100次,揉中脘3分钟,按足三里1分钟。

1.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的鱼际部分。

操作:拇指在鱼际处按揉约200 ~ 400次。

主治:厌食、四肢无力、积滞、腹泻、腹胀等。

12.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英寸(从胸骨下段到脐线中点)。

操作:①揉中杯法:用指尖或掌根在穴位上揉约2 ~ 5分钟。

②墨中丸法:墨中丸用手掌或四指,约5 ~ 10分钟。

主治: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13.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侧膝下3英寸,胫骨外约一横指。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大约1 ~ 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用综合征加减

(1)对于流涕、咽痛等症状严重者,增加常用手法。

①按摩风池穴1分钟。

②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14.穴位:壶口(合谷)

位置:在拇指和手指之间的凹陷处,第二掌骨中点的边缘。

操作:

用拇指摩擦或用拇指和食物手指对称拿取。乔纳揉了3 ~ 5次,100 ~ 300次。

主治:感冒、面部扭曲、牙痛等。

③多揉揉太阳穴。

15.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个眉梢后面的凹陷处。有句话说太阳在左边,太阳在右边。

操作:左右太阳穴分别揉两个拇指或两个中指。

向前揉是补,耳后揉是泻。搓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高热者,加常用手法。

①青田河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 ~ 10次。

16.穴位:脊椎

位置:大椎与尾椎在一条线上。

操作:

用中指和中指的腹部或掌根从上到下直接推,称为推脊柱。

推大约100到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腹泻等。

③揉涌泉300次。

(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加常用手法。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观100次。

17.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

操作:

小儿发烧按摩手法宝宝总是发烧怎么治疗?

①补脾经:使小儿拇指微屈,操作者用拇指沿面部。

孩子拇指的径向边缘直接推向掌根,如图中所示。

②清脾经:直接推小儿拇指,见右图。

推大约100到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营养不良、四肢无力等。

18.穴位:三经

位置:前臂桡侧,从手腕到肘部呈一条直线。

操作:

①用拇指或中指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约100 ~ 300次。

②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19.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英寸(从胸骨下段到脐线中点)。

操作:

①揉中杯:用指尖或掌根在穴位上揉约2 ~ 5分钟。

②墨中丸法:墨中丸用手掌或四指,约5 ~ 10分钟。

主治: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一旦生病,当然最好吃药,但是按摩穴位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一些轻微的症状在医院是可以避免的。

按摩的基本要点:

有条件的话,最好一天做三四次;如果你没有条件,就做一两次。有时用拇指按摩,有时用手掌按摩,穴位没那么准,大致的方位就够了。并不是实力越大越好。一般来说,感觉酸痛是最好的。按摩时要洗手、剪指甲,另一只手保持一定温度。不要冷冷地摸皮肤。

发烧时可以按摩的穴位包括:

1.竹,这个穴位从两个眉毛连接的中点到前发际线,也就是额头的中线,呈一条直线,用两个拇指从下往上交替推直。

2.康公,康公是一条从眉毛到眉毛的直线。把你的大拇指放在你的两条眉毛上,然后把它们推向眉毛的顶端。

3、太阳穴,当你发烧感冒时,可以舔这个穴位。

4.肺经,在无名指上,从指端向掌心方向直推,称为泻肺经。(也就是说,只要从手指上搓下来就可以了)

5.位于前臂内侧中线的天河河,从手腕到肘部形成一条直线,用食指和中指沿着这条直线从手腕推至肘部,称为天河河。

6.项英穴、项英穴在鼻翼两侧。按住后力度稍轻,两指向中间压,鼻子有一定的酸痛感。

7.四百穴,四百穴在眼窝下,一拇指的距离跨越。操作方法同项英穴。

8.风池穴,从耳底移动到后脑勺,有一个巢,上面有一根高高的骨头。这个窝的位置是风池穴,然后靠着风池穴站着往上推。

9.掐脖子肌肉。颈部肌肉的位置是指颈部两侧的肌肉。

10.向上推唐寅穴,在两眉毛之间。推的时候一定要按一下,稍微用力。

1.大椎穴,低头时脖子后面最高的骨头,这个骨头下面一点,大椎穴处有一个小坑,这个地方的力量可以稍微重一点。大椎穴是退火的点,也是退热的重点。

12.肩井穴,这个点是从大椎穴到肩部两端,连线中间有一个中点,就是肩井穴。

13.合谷穴,双手拇指和食指紧的地方,可以看到有一个凸起的点,就是合谷穴。用大拇指压下去,然后让它张开,轻轻揉搓。

14.外关穴,取穴方法:手腕向上弯曲,可以看到有一条横条,叫做手腕横条,然后三指向上,用拇指指向两块骨头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外关穴,找到这个穴位,用手指慢慢搓就可以了。

15.曲池穴,这个点比较容易找到,就是你弯手肘的时候,最高的一块肉就是曲池穴,找到这个点的时候也是轻轻按压的。

【宝宝发烧】宝宝腋下温度超过37.4度才算发烧。如果宝宝发烧不太严重,最好不要输液吃药,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孩子的免疫功能,使他对药物产生依赖。说一个简单的天然食谱:香菜叶、叶、茎、根,3-4根,白萝卜2-3片,生姜1-2片,加冰糖和水15分钟,煮好后尽量不要烧在手背上,给宝宝吃,宝宝会出汗退烧!

Powered By Z-BlogPHP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