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女子喝水太多导致“水中毒” 抢救4个小时才脱离危险
近日,深圳一名女士因为喝水太多“水中毒”被送进医院抢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水中毒?人们常说一天要喝8杯水。秋天到了,天气比较干燥,不少市民为了补充水分一杯接一杯喝水……9月15日,长春晚报记者联系到了长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裴智梅,听听医生怎么说!
空腹一次性喝了3000毫升水
女子抢救4小时后才脱险
南方都市报最近报道,深圳一名女子在进行两癌筛查时,需要憋尿做B超,于是空腹一次性喝了3000毫升水,这相当于5.5瓶大瓶装的矿泉水。
做完B超后回家,中午吃饭时该女子开始恶心呕吐,手脚抽搐。家人以为她是低血糖,喂她喝了一杯糖水,但该女子并没有好转,反而开始意识模糊,家人赶紧将她送往龙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检查发现,这位女子低钾、低钠、低氯、电解质紊乱,颅脑CT提示脑组织轻度水肿,典型的水中毒指征,经过绿色通道送入内分泌科抢救。经过4个小时的积极抢救脱离危险,8小时后神志清醒。
长春晚报记者检索发现,这并非个案。在2018年,浙江54岁的柯阿姨为了通肠道,每5~10分钟就喝100毫升白开水,结果恶心、呕吐、头痛、乏力……进了急诊室抢救,医生诊断为“水中毒”。2017年,泰州26岁的小韩(化名)打完篮球大汗淋漓,一口气“咕咚咕咚”灌下四瓶纯净水,结果同样“水中毒”。
究竟什么是水中毒?
病因有哪些?
据裴智梅医生介绍,当机体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称之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中毒在临床上较少发生,在长春,我目前还没有接触过水中毒的患者。”裴医生表示,常见的病因有水分摄入过多、肾功能障碍、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等。
记者了解到,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平衡的能力,因此正常人摄入较多水时,一般不会发生水潴留,更不会引起水中毒。然而,口渴中枢受刺激所致饮水过多或精神性饮水过多,超过肾脏排水能力的最大极限时(1200ml/h),就可能发生水中毒。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其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尚未成熟,过多给予不含电解质的液体更易发生水中毒。
还有肾功能不全时,肾脏的排水能力降低,易发生水中毒,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对水的摄入未加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有功能的肾单位太少,不能排出每日的水负荷,因此即使摄入正常水量也可引起水中毒。ADH分泌过多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肾排水能力降低,若一旦摄入水稍多,就会引起明显的水中毒症状。
根据水过多的速度和程度,可分为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两类。程度较轻者,停止水分摄入,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后即可纠正;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或死亡,ZLiao要以保护心、脑功能为目标,以脱水或纠正低渗为目的。
如何判断自己喝水够不够?
很多人都知道喝水对健康有帮助,因此总是盲目大量喝水。如果饮水过多,反而会增加身体负担。一般一次性饮水超过4升,可能就会导致细胞水中毒,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水喝得够不够多呢?裴智梅介绍,饮水之后需要肾脏将多余的水分排泄出来,才能够维持身体健康状态。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尿液的颜色简单判断水分补充是否充足,但由于尿液颜色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结果并不绝对。”裴智梅介绍,一般人的尿液正常状态是有点淡淡发黄,早晨第一次上卫生间,尿液呈暗黄是正常现象,如果之后上卫生间,尿液依旧呈暗黄色,则需要补水。“有一些肾虚的患者,可能有尿频的情况,基本上尿液的颜色会很淡。”
如果还是嫌观察法麻烦,但又想保证每天喝足够水,裴智梅表示,还有一个笨方法,那就是勤喝、少喝。“起床到睡前,保证至少每1~2小时喝一次水,每次100~200毫升。”
“但要记住,喝水要小口小口地喝,别一下子就灌进200毫升的水,否则容易加重肾脏负担,同时心脏不适的人也容易出现气短、胸闷等不适。”裴医生说。
推荐成年人每天饮水量
在1500~1700毫升
水不能多喝,但也不能不喝,因为人体缺水时会产生口渴、咳嗽、疲劳、血压下降等生理反应,甚至昏迷、死亡。裴智梅医生介绍,大家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要主动喝水、随时补充水分,增加饮水量还可降低肾结石发生的风险。
裴医生介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健康成年人每天需水2500ml左右,考虑到食物中的水分,指南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如果体力活动量大,或者环境温度高,那么就要适当多喝水。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1700毫升,且要少量多次饮用,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裴智梅表示,“一天八杯水”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首先要注意是什么样的杯子。按照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要求,男性每天推荐1700毫升左右的饮水,女性则是1500毫升。大概就是常规一次性水杯的7~8杯。
而有的人是用运动水杯,一杯超过500毫升,每天就是500×8=4000毫升。有的人是咖啡杯,一杯只有200毫升,每天就是200×8=1600毫升。
那什么样的水才是健康的饮用水呢?此前,裴智梅介绍过,健康的饮用水应该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没有污染;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要有一定硬度;含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的pH值在7.2~7.8之间,为中偏弱碱性水。符合这四个条件的饮用水才能被称为“健康水”、“活水”,这样的水在参与人体新陈代谢时,能够提供更强的代谢力和细胞渗透力。
一天中什么时候喝水最好?
裴智梅称,清晨是一天中喝水的最佳时间,可使肠胃开始复苏,增加蠕动,促进排便,预防便秘,她建议市民朋友们在早上起床一定要喝1大杯水。“从中医角度来讲,因为每天夜间的呼吸、皮肤代谢会散发一些水分,所以早上要补充一下,最好空腹喝一杯水。”裴智梅介绍,大家可以在吃完早点2小时后和中午用餐前30分钟各喝下一杯水,不要一口气喝,慢慢喝、一口口喝。
“在吃完午饭和吃晚餐前30分钟,一样要各喝一杯水,记得空腹时喝,因为边吃饭边喝会冲淡消化液,反而阻碍消化。”裴智梅进一步解释称。
喝水也要因人而异
裴智梅告诉记者,其实喝水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人湿气较重,体型较胖,包括有一些基础疾病的市民,我并不建议他们每天要喝1500毫升的水。”裴智梅说,还有一些人比较爱出汗、经常拉肚、排尿,这样一天身体需要的水分可能要多于1700毫升。”裴智梅提醒,小孩不要一次喝太多水,可以在饭前饭后喝一些,运动后也可以适当补充水分,老人也要少喝,总量够就行,她不建议大家喝凉水,应主要以温水为主。
“喝水也是有讲究的,像体内湿气重、JF的市民在生活中就要尽量少喝凉水。”裴智梅说。
长春晚报记者 孔令辉
来源: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