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讲解这么做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admin 20461 0

小侄女团团才2岁半,就喜欢在家里翻箱倒柜。

一天,她翻到了我和我哥小时候的两张老照片,跑过来问我:“这是什么呀?”

我拿过来一看,原来是我哥中学毕业时,我去凑热闹拍的照片。

我说:“这是你爸爸的毕业照呀。”

“毕业照是什么呀?”

“就是你爸爸读完书时拍的照片呀。”

团团睁大了眼睛,“怎么没有我呢?我妈妈呢?”

我当时就被这个萌萌的问题逗到了,笑了出来。

我刚想脱口而出,“团儿,那时候怎么可能会有你呀?”突然觉得这么反问好像不太对,改了口问她:“对哦,你爸爸怎么不带上你和妈妈呢?”

小团团一屁股坐在地上,抬着头看我,一脸懵懵的,“我不知道…”

“那你想不想知道呢?”

“想!”

“好呀,你爸爸妈妈那时候呀…”

我回忆起了我哥读书,后来认识我嫂子,到结婚,还有团团出生后的几个小故事,团儿听到最后突然“哦”了好长一声,然后说“那照片里就没有我了”。

我笑得不行,“团儿真聪明,我还没解释呢,自己就明白了。”

团团也跟着我笑得合不拢嘴。


后来我哥知道了,问我,“她倒真愿意听你说啊,她听不听得懂呀?”

我笑了笑说,“听得懂当然好,听不懂我也要说呀!”

其实我只是想保护好团团的好奇心。

关于好奇心,我又想起,有一次和朋友,她带着儿子一起,我们开车去海边玩。路上时间比较长。她儿子才3岁半,觉得很无聊,路上一直跟朋友问东问西,越问,问题越刁。最后他说“妈妈,坐车好无聊,我想坐火车!”

朋友本来开车久了也比较烦,一听他说这个,心里有些着火。她忍着火气说:“中间隔着海,没法修铁路,坐不了火车!”

她儿子不依不饶,问她“为什么有海坐不了火车呢?”

朋友终于忍不住了,对着后座扭来扭去的儿子吼了两句:“哪里那么多问题!坐好!”

于是她孩子不说话了。

那么下一次,当她孩子还有疑问时,他会选择继续缠着妈妈,还是默默地把自己的好奇藏起来,免得挨骂呢?

身边的很多爸爸妈妈都跟我抱怨过,说自己的孩子上学都到了一、二年级了,还跟读幼儿园一样,对读书一点兴趣也没有。作业不会了,总指望这爸爸妈妈帮他们想,自己都没有一点那种对难题的钻研的劲,似乎对于未知,没有了探索的欲望。

每当他们絮絮叨叨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我就习惯性地回想一下,他们平时跟自家孩子说话的方式。

然后就会觉得,也许他们家孩子应有的好奇心,已经自己悄悄掩盖起来了。而这种掩盖,大约还是做爸妈的,错过了保护好奇心的时机了吧。

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

好奇心不但是让孩子更积极主动去学习的重要条件,更重要的是,孩子今后漫漫人生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困难,没点对未知和未来的好奇心,又是什么促使他们坚持下去呢?我们都不想孩子拥有一个平庸的人生,对吧?

那么,孩子的好奇心要怎么呵护、培养呢?又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我觉得,从孩子出生起,就得开始培养啦。

出生睁开眼睛开始

有人要问,孩子刚出生,每天睡觉还不够呢,要怎么培养呢?

一个宽松、舒适的氛围,便于孩子去探索这个“新”世界,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也是必须的。

当宝宝刚出生,就会勉强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等到他们能翻身了,为了看到更多,触碰到更多,他就要开始扭起来啦。当他能坐起来、能爬的动的时候,我们就要留心了,因为他们一不小心就爬下床自己去闯荡了。

其实呀,他们这些动作都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太好玩啦,我要去开拓我自己的地盘啦。

所以说,孩子是天生的好奇家。我们不妨在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的眼睛、小手、小脚…多接触一些东西,多探索一些他们想要的。对于他们叫着、笑着,表示他们成功发现“新大陆”时,我们可以给他们最积极的回应。

这种环境和回应营造的氛围,就是保护好奇心的开始。

一岁半起

光是保护还不够,孩子已经对家里的东西接触得很多了,进一步的探索,需要我们的引导。

孩子学会走路了,他们探索的范围和发掘的能力就大大增加了。不光是家里的生活环境,外出时大自然也成了他们的冒险地。不管是红红的枫叶,还是假山上的石头,他们都会去摸一摸。

那从这时开始,我们不但要保证安全和营造氛围,还要在孩子探索时,用语言去引导,去问他们,他们接触到的到底是“什么”呢?

比如,带孩子去观赏鱼,各种各样的鱼到底是什么呢?不妨用夸张一些的语气问孩子,“哇宝宝你看,这个全身是白的,尾巴是红的小鱼是什么鱼呀”,“嗷,是蝶鱼呀?那这个长得像蝴蝶一样的是什么呢?”

引导的次数多了,孩子想知道的内容就会越多,每到他好奇的时候,他也许就会飞奔过去,还要向我们招手,要我们来解答呢。

两岁起

两岁起,是我们常说的语言学习期,这也是帮孩子形成提问习惯和好奇欲望的最佳时期。

当然,也是爸妈们被问得忙不过来的时期。

学会说话的孩子,尤其到了两岁多一点,孩子的问题就会如潮水般涌来。

他们急切得想用新学到的,名为“语言”的方法,来探索世界。

这个时候,除了“什么”,也需要引导孩子,用“XX还是X”、“为什么”、“怎么”之类的方式问问题。

比如,陪着孩子玩的时候,先手把手教会了,我们就可以启发孩子,用他们独有的方式去玩耍了,比如问他们的选择:“你是想要看图画书还是玩拼图呢?”,再进一步问内容:“你想用这个卡片堆一个什么东西呢?”,然后是遇到困难找原因:“为什么堆不起来呢?”,最后找方法:“怎么才能搭一个看到过的小桌子呢?”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绘本确实是个很好用的工具,不管是选择、内容还是原因、方法,都可以提问,孩子也爱看。

有些父母很会带孩子,他们的孩子可以坐在那里看绘本看得很入迷,一问他,可以说出很多大人根本想不到的东西,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大堆问题,这就是引导得当的好处。

两岁半起

不管是谁家的孩子,十万个为什么总是如期而至。

从三岁,早的可能不到三岁,孩子就会进入所谓的“启蒙”或“逻辑思维”培养期。

这时候爸妈们就要做好准备啦,因为十万个为什么可不是慢慢悠悠的一个个问的。而是马不停蹄地一个接一个,都不容我们喘气的,那叫一个排山倒海。

其实这恰恰说明,孩子已经不满足于表面的观察了,他们还想探究背后的规律还有原理。

说实话,这时候很考验我们做爸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水平。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去解释一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很不简单。

我觉得有一个小窍门大家可以参考。

当一下子我们说不清、孩子听不懂时,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先多观察一下,事物或者现象它是怎么变化的。

比如太阳落山了,孩子要问,为什么云是红色的呢?

我们不妨先让孩子继续观察一下,太阳继续落山,会有什么变化呢?然后我们再去解释,太阳有很多种颜色,有一部分光(颜色)躲起来了,所以你只看到了害羞的红色。

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讲解这么做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第1张图片-女性汇

有时候,问题连环起来,确实很长,很考验我们的耐心。但我们一定要记得,不要随便说两句打发孩子。其实大人回答正不正确,严不严谨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以一种积极的、大家都想去探索的态度,回应孩子,孩子自然也会有样学样。

有些问题,我们答不上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直接坦白了说,我也不知道,同时问孩子:“我们应当去哪里找答案呢?”如果时间够的话,和孩子一起找答案,那就更好了

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暗示着孩子,大家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知识,也没有绝对的权威。但保持好奇,自己独立思考,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个过程很重要也很有趣。

我的小外甥康康已经8岁了,我姐夫教他的过程,很有意思。

以前康康玩立体拼图的时候,总是会拼出一些奇怪的形状来。我姐夫却并不嫌弃康康拼的丑丑的图形,反而是问他拼的是什么东西。康康有时候能说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象,有时候也说不出来。他爸爸就引导他,尝试着向更符合想象、符合逻辑的形状去拼。

有时候姐夫也会拼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形状,但是姐夫总能解释得清楚,并且鼓励康康把他自己拼的奇形怪状也解释清楚。

到了现在,康康学习的时候,不管是画画、读课文还是算数,自己都可以说出一套一套的来。连康康的老师都说,每当讲题目有些学生理解不了时,康康总能用自己的解释,让同学明白。

不管是看着吊灯摇晃发现单摆的伽利略,还是看着苹果掉落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又或是从烧水壶冒气联想到蒸汽机的瓦特。推动伟大科学进步的,都是好奇心引发的。

并不是说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多么伟大,而是好奇,确实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以后,当面对人生旅途上重重的困难时,我们的孩子不会说:前面太难走了,我不去了。他们会说:前面好像很有意思,让我去瞧瞧吧。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力所能及,赋予孩子这份宝贵的财富。让孩子在未来,无论风雨还是阳光,都能有足够的好奇,去生出希望,生出勇敢,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